灵丘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 崔保林
灵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距离太原300.6公里,距北京距离198公里,到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距离160公里。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3个社区,总人口21.27万,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7.9亿元。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山西时曾指出,“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总书记的嘱托为做好“后疫情时代”科普工作提供了指引。灵丘县按照省市科协的工作部署,以首善标准、首创精神探索推动全域科普上台阶。
县、乡、村三级联动加强系统推进,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
灵丘县委将基层科普工作作为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高位统筹、全域推进。灵丘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灵丘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把全域科普工作纳入各成员单位工作绩效考核中,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责任清单,实行月报季汇年总评。制定了《全域科普五年(2022-2027)规划》《科普工作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方案》和乡镇、村(社区)科普服务事项清单,总体明确系统科普职责、内容和目标,强化了统筹协调,整合了理论宣讲、文化教育、科技科普和健康服务等资源,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科普服务怎么样,提高科学素质为什么好,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应用,真正掌握正确的科学判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
实施“一推两驱三服务”,助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一推”就是把“2022年”作为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建设推进年。一年来,我们建立健全11个基层乡镇科协,11个部门学会、协会、研究会,把1192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一线“为民服务科普员”,把86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种植扶贫基地、151个养殖基地和34个农产品加工基地的负责人聘请为农业农村田间地头的“明星科普宣讲员”。通过组织推进年的稳步实施,真正把“科技之家”建起来,把服务基层科普队伍拉起来,形成健全完善、组织有力、服务更强的一支社会组织力量。“两驱”即:筹建科技馆和科技(会员)活动中心。“三服务”就是“进农村(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科普服务活动。探索解决了科普队伍较小、科普阵地缺乏和科普活动单一的困境,达到抓科技普及和服务促进农村基层治理效能提档升级。
创建“四梁八柱”科普规划工作新模式,夯实“四服务”职能发挥
灵丘县科协围绕灵丘县委、县政府“三区一地”发展定位,结合县域基层风土民情、人口数量、地域特色等综合因素,以县城为中心,分东南西北,创建“四梁八柱”科普规划工作新模式,开展了受众群体广泛的下乡进农村(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惠民服务活动,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科技为民”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凸显了科技人才队伍服务全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
四梁,即:以灵丘县城北面存孝社区张高铁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色小院,规划打造“科技小院”,展示和推广传统铁壶艺术与现代科技创新的结合。在灵丘县城南福田村培育创建农业科技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通过这个示范基地向全县推广农业新品种的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依托灵丘县城东面落水河乡大涧村的欣柔制纸制品加工厂,夯实强化科技产业培育基地,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技术在现代科技下的展现。引领选树灵丘县城西面的黑龙河农村社区成为新型农村社区科普示范基地,通过黑龙河村由疲转兴的变迁,展现乡村振兴下的新型农村科普示范。
八柱,即:(1)以灵丘县教科局为支撑,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2)以灵丘县农业农村局为支撑,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发展车河有机农业种植和落水河乡大豆—玉米复合种种植与推广;(3)以灵丘县文化和旅游局为支撑,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十里沿河村乡旅游示范地;(4)以灵丘县应急局为支撑,为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开展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等老年人健康周宣传活动;(5)以灵丘县交通局为支撑,为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6)以灵丘县卫健体局为支撑,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健康知识讲座;(7)以灵丘县人社局为支撑,为提升新录用人员的科学素质,开展入职前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活动。(8)以灵丘县民政局为支撑,为提高老年人防诈骗能力,实施智慧助老行动。通过创建“四梁八柱”科普规划工作,灵丘县全域科普工作信守遵循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判断、新时代科学发展思维、科学赋能实践应用和实践”的总书记对科协工作指示,逐步形成“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灵丘县科协要专门组织大家就此次培训的精神和各位专家课题进行学习、展开讨论、深入分析,与灵丘实际结合持续打通科协工作在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本文摘自其在中西部科普培训交流上的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