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科技新闻
 
 

“氢”装上阵——全球首台(套)满足产业化标准的氢燃料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车诞生记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3-09-22 09:02

9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以下简称“南露天煤矿”),一辆大型蓝色矿用车正在接受测试。这辆标注着“NTH150”代码的“巨无霸”,就是即将交付使用的新型氢燃料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车(以下简称“氢燃料矿用车”)。

站在两人多高的矿用车轮胎旁,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股份”)氢燃料矿用车项目负责人、“NTH150”总设计师郭元元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全球首台(套)满足质量、安全、环境和服务等产业化标准的氢燃料矿用车。”

“蒙东到蒙西”,合作解难题

南露天煤矿地处内蒙古通辽霍林郭勒市,位于北纬45度附近。冬天的霍林郭勒,气温可以低至零下30摄氏度。

这样的低温,使燃油车面临巨大挑战。司机们在油箱中加入防冻剂,有时还得安装燃油加热器,才能让车辆启动并正常运转。而对依靠电池的新能源车来说,低温导致的极速掉电更是待解难题。

因为单纯依靠资源开发,霍林郭勒市曾经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隐患。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给霍林郭勒市生态环境敲响警钟。随后,霍林郭勒市下决心大力整改矿山生态环境。

作为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的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南露天煤矿此前就一直着力打造“绿色矿山”。在霍林郭勒市的转型重任面前,南露天煤矿又率先挑起了担子。

矿山要减排,就得在矿用车这个碳排放大户上“动刀”。矿用车油耗高、排放密度大,一台载重136吨级矿用车,年排放二氧化碳1800余吨,排放量约等于600辆乘用车。

“既能满足大载重运输需求,又具备长续航能力,还要使用清洁能源。”郭元元说,“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动力矿用车就成为一种合理选择。”

但当地的低温条件,给清洁能源应用带来严重困扰——如果没有对抗严寒的技术创新,混合动力矿用车同样无法在矿山中跑起来。

“技术缺口急需填补的消息,从蒙东传到了蒙西。”郭元元回忆说。

2022年3月,北方股份与南露天煤矿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共同开发百吨级氢燃料矿用车,并计划在南露天煤矿建立包含氢燃料矿用车、氢气储运、氢加注等在内的综合应用示范场景。

“否定再否定,优化再优化”

刚接到任务,有着多年车辆设计经验的郭元元就感受到了压力。

“拿空气过滤方案这一点来说,我们就做了大量试验工作。此前,氢燃料矿用车的设计、应用都是一片空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郭元元说,研发团队为此设计了一种“物理+化学”的双重过滤系统,来应对矿山粉尘和硫化物的挑战。

“复杂的管线排布是研发人员的心血结晶。”指着矿用车底部紧密有序的管线,氢燃料矿用车电气系统负责人刘强告诉记者。

“作为一款氢燃料矿用车,其管线主要有氢气管路、高压电缆、低压线束、液压管路、冷却管路等,管路数量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刘强说,“如何在兼顾安全和方便维护的前提下,在有限的车辆空间内合理排布所有管线,是一项极富挑战的工作。”

经过反复研判,研发人员提出了氢电隔离、分层布置的总体方向,即氢气管路和电缆隔离布置,保证安全;高压电缆、低压线束、液压及冷却管路分层布置,电缆在上、管路在下,避免因油液泄漏导致电气短路。为实现合理的结构布置,研发团队尝试了数十版方案。

“研发过程就是否定再否定,优化再优化。长时间盯着计算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管线排布图,眼睛每天都酸疼干涩。我们也找到过几版‘尚可’的方案,但只要发现安全性还有提升余地,或是排布方式还有优化空间,我们就会继续钻研、继续打磨……”刘强回忆道。

2022年9月,项目启动6个月后,研发团队完成了动力计算与匹配、高压架构、关键零部件、三维工程图、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设计。

“冰火两重天”,闯过电池关

如果说电气系统是矿用车的“血管”,那么电池就是矿用车的“心脏”。对电池技术的攻关,是研发的重中之重。

宋黎明是项目动力系统负责人,面对电池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他和同事尝试了多种方案。

电池分为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两部分。经过反复研究,宋黎明注意到,两部分电池对环境的要求并不相同:燃料电池可以耐受接近100摄氏度的工作温度;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则需要控制在0摄氏度到30摄氏度的区间内,不能过高也不宜过低。

“我们必须打造出‘冰火两重天’的运行环境。”宋黎明说,“两部分电池的运行温度不一样,散热需求不一样,又要放在同一个系统里。我们想到,水是热量传导的良好媒介,既可以用来冷却,也可以用来加热,如果能利用水的这一特性,让它循环流动起来,‘冰火两重天’或许就可以实现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精确控制水温,水和热管理系统乃至全车其他系统需要配合运作,而这离不开一次次模拟和实验。宋黎明笑着回忆,研发过程中为了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他常常要用冷水洗脸“降温”。

最终,研发团队选定了一种“水热+水冷”的分布式热管理系统。在大功率加热器辅助下,电池终于能在严寒条件下顺利启动、平稳续航了。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郭元元对记者说,“这辆氢燃料矿用车从传统能源‘开’向了绿色能源,为内蒙古能源产业增添了一抹绿色底色。未来我们还希望它驶出国门,让中国技术向世界更高纬度挺进!”


 
 
  科协头条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提笔交心、见字如面,聆听总书记的殷殷寄语
蔡奇参加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习近平论述网络安全: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奋楫中流绘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安全工作述评
李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教育整顿
蔡奇:总结好第一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把第二批主题教育科学谋划好精心组织好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出版发行
 
  科协要闻
 
山西省科协副主席王继龙一行在晋城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山西省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第二期)在沁水县举办
山西省科协副主席王继龙一行赴山西药科职业学院调研
2023年山西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贺军科在吕梁市调研
省科协副主席李建文、苏铁熊一行在临汾市调研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
相约九月第三周 相约全国科普日
山西省科协举办2023年度全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学传播专业职...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山西省科协第二届学会科普宣讲活动的通知
关于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期刊能力提升项目评选结果的公示
关于组织收看“山西在线科普直播课”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关于公布2023年度省级学会“双强六好”党组织建设能力提升项...
关于对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2023—2027年)拟入选名单进...
山西省科协关于开展“科创中国”联络员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山西赛区竞赛的通知
 
  工作动态
 
山西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在沁水县举行
乐享科普盛宴 点亮智慧生活——2023年山西省全国科普日省城...
山西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五届七次理事会在太原召开
柠檬为啥能发电、火星便利店卖些啥 山西科普活动干货满满
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采风行动走进忻州宁武
挖掘农业农村资源 做好乡村休闲产业
山西省科技馆暑期精彩活动收官
全省科技工作者采风行动走进吕梁市方山县、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