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筑牢个人防护屏障”为主题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线上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院长马文辉,山西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周晓莉,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主任彭涛,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弟子、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三部六病组委会常务委员王俊锋,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郑书谊五位专家作分享交流,旨在为大众在新的疫情形势下做好防护开出“良方”,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马文辉
“中医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流行病、传染病抗衡的斗争史,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时间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中医药在流行病、传染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文辉表示,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部中医药应对流行病、传染病的专著,开创了传染病“理法方药”的治疗体系,并形成了诸多经典的有效名方,也为后世提供借鉴参考。同时中医药的作用已不仅仅是预防,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患者更快缓解病痛。在“新冠疫情常态化”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将自己孤立起来,因而内养正气外避邪气、提高自身抗病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养正气可从饮食、运动等方面着手,其次要拥有良好的心态,莫要产生恐慌等。避邪气则是要求我们少聚集、戴好口罩、勤消毒,并做好疫苗接种等。
▲周晓莉
风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失调,加之使用一些药物抑制免疫和炎性反应,因而患者对病原体的防御抵抗能力较低,且风湿免疫性疾病与新冠疫情患者症状有部分相似,那么新疫情形势下,风湿患者该何去何从呢?周晓莉表示,风湿免疫病患者要避免恐慌,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适量运动;要按时服药,按时监测,积极控制原发病;同时要注重饮食均衡,荤素、粗细搭配,清淡饮食基础上适量补充高蛋白,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腻食物等。此外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新冠感染风险更高,预后更差,基于此,与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普通人群相比,应优先考虑对成人风湿免疫病患者进行疫苗接种,在接种疫苗时应首先接种灭活疫苗,慎重考虑接种其他类型疫苗等。
▲彭涛
"中医治病是通过调整人的状态,改变人体环境来辨证施治。出现什么症状,只需要把这些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力便可恢复正常。"在解读新冠患者发热期中成药的使用时,彭涛如是说。他表示,此轮新冠疫情属于一种急性热病,有着三大特点:一是外感症状非常严重,高热身痛;二是内热损耗机体免疫力,引发咳嗽咽痛等症状;三是湿气过重阳气受损,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中医与免疫有天然的联系,正确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可以保持自身平衡,维持机体健康。对普通人群而言,发热期可采用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液和莲花清瘟胶囊,若莲花清瘟不好买,可选用苦甘颗粒代替。同时我们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乐观豁达的心态获取科学的知识和信息,筑牢个人防护屏障。
▲王俊锋
“面对防治新冠的新常态,每一个有心人都会发现同样的外感邪气等因素,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有的人发为轻症,有的人发为重症。”王俊锋就如何通过外治法提高自身免疫力作了分享交流。他表示,应对目前情况,居民应做到“形劳而不倦,心安而不惧”,采用“避风、防寒、握固、正心、正德”的医治方式,当风门气最容易受风的部位出现项背不适应,可及时用干毛巾快速搓热颈椎祛寒祛风,在夹脊穴,通督脉,身柱穴、至阳穴、命门穴艾灸或贴敷姜片或贴敷发热贴可提高身体卫气的抗病能力,每日掐少府两到三次对全身气血尤其是上焦气血阻滞不通之处具有疏通气血解除痹结的功效,通过检验身体抗病能力,提高自身觉醒觉悟,规范自我生活节奏,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郑书谊
“普通人群预防服用代茶饮为生黄芪9g、金银花5g、广藿香3g,每日一剂。容易体虚感冒、自汗恶风者预防服用为玉屏风颗粒,每次5克,一天三次。”郑书谊就中医保健如何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问题,从药物干预和非药物疗法干预两个方面做了具体解读。他表示,儿童和青少年应以非药物疗法干预为主提高自身免疫力。他们可以适度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功法锻炼;学习按揉合谷穴、风池穴、揉擦迎香穴等穴位并且要每日三餐规律进食,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多饮水确保饮食有节;作息规律,夜卧早起,保障充分睡眠做到起居有常;或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保证劳逸有度;保持愉快心情,切勿发怒,顺应自然规律,不厌长日,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以达情志畅达。
活动期间,与会专家还就“三部六病”学说具体的干预方案、中医药有效预防风湿患者感染的方法、核酸快速转阴的中医治疗方式、快速缓解咳嗽发热等症状的穴位治疗方法、青少年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举措等话题与媒体记者互动。本次活动由山西省科协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承办。